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新闻 > 正文

赵振宇:新闻教育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

发布时间:2008年12月07日 来源: 作者: 浏览量:
分享到:0

  

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如何?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系面临什么样的情况?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人才?125日晚七时许,在全国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召开前夕,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。

赵振宇说:

 

经济全球化要求人才的国际化;政治民主化意味着新闻的民主化;信息网络化促使新闻的透明化。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,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,每个学校的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系都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。

 

三大背景催生新闻教育形成三大特点

 

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,较之以前也更开放,这对新闻教育来说,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

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充分利用三大背景发展和完善。首先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,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,中国经济也实现全球化,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国际化的规则;其二是政治民主化。从非典、今年南方的雪灾、地震等灾害中新闻媒体介入的程度来看,我国的政治民主化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,在灾难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,我国的主流媒体就介入,与唐山大地震鲜有媒体报道相比起来,我们国家的新闻更加透明;第三就是信息网络化。截止08630,我国的网民达到了2.53亿,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了解信息,公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,表达权,这也促使信息更加透明化。

在这三个大背景下,新闻人才的培养呈三大特点,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。第一就是“新闻人才要用新闻的敏锐和智慧去发现故事”。其中,“敏锐”就是速度,新闻人一定要很快的去发现新闻,有速度,才是新闻;“智慧”就是聪明,能很快的判断事件是否值得报道,怎么样去报道。除了要有敏锐和智慧外,还要有不怕吃苦、善于创造的精神。

第二句话就是“要以新闻的视角和手段去描述或评论事件”。“描述”与“评论”同是新闻的写作手法,“描述”就是把事件的发展过程展现出来,“评论”就是表达观点信息,表现事件的意义价值。

“以新闻的威力和魅力去促成事件的发展”,这是人才培养的第三句话。新闻人要以“新闻的威力”去揭露社会问题,以“新闻的魅力”去展现事件的真相,这样才有利于新闻在社会和大众的轨道上完善。

 

新闻教育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

 

新闻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,媒体偏爱于有经验的人才,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实践。因为新闻员工在找工作之前,至少要有两年的实践经验,才能吸引媒体单位。所以,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去媒体实践很有必要。

新闻专业教育应该做到具有不可替代性,虽然很多其他专业的员工也从事新闻行业,但是,新闻学专业自有其独特的优势,比如,学社会学的人会以社会学的角度去写新闻;学哲学的人会以哲学的角度去写新闻;学经济学的就会以经济视角写新闻;而学新闻学的人则能以社会学、哲学、经济学等角度去写,这就是新闻学的优势。所以,一个学新闻的人,别人从外表或简单的言语中就能感觉出来,这就是新闻教育的成功。

不仅员工需要实践能力,从事新闻教育的老师也应有实践能力,新闻学教师应该像医学教师一样,一定要有实践经验,这是新闻教育的基本要求。换句话说,新闻教育者既要拿教师证,又要拿记者证。

 

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系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

 

我国新闻教育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。据不完全统计,新闻学专业点已经达到八百多个,近年来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偏于膨胀,今年毕业的员工达15万,远远高于只有1万人的市场需求,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费。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,其一就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,即国家干涉新闻专业招生,以市场的需求来安排招生计划;其二就是引进竞争机制,即学校自主招生和培养员工。按照计划经济的方法招生,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供求平衡,但是难以保证员工的质量;而按照市场机制招生,强调竞争,就可以促使新闻教育水平的提升,但同时也会造成人才的浪费。

新闻教育是否成功,不是看学校的名气,而要看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系本身是否有特色,有特色才能在竞争中胜出。无论是清华大学的李希光带领员工走进大西北体验新闻写作,还是华中科技大学进行新闻评论的教学,都是他们各自的特色,有特色、有品牌了,才能培养出自己独有的人才,员工的就业就不成问题了。(文/李妹园 陈慧)

 

(策划、编辑 林荧章)

扫一扫,关注微信